我国首个以活体为交易标的的期货品种——生猪期货,1月8日即将在大商所上市交易。生猪期货风控是非常严格的,未来市场肯定会树起一个质量、价格风向标,而对于市场与广大投资者来说,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是生猪期货价格的涨跌了。那么,在预计未来我国生猪养殖恢复速度加快,以及生猪出栏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首批上市的生猪期货9月合约以及其他合约的期价会如何运行呢?生猪期货上市后对市场价格又将有何影响?
风控严格,生猪期货上市后的关注点在那里?
“参与生猪期货交易必须先对生猪期货的合约及其他相关规则进行系统地学习。投资者想要找到介入生猪期货的机会,利用期货工具有效规避风险,需要对生猪期货基本的合约规则、交易成本等深入学习,除了做好生猪市场的基本面研究工作之外,要把重点放在对生猪期货制度的理解,对交割标准与交割过程的把控方面。
“从生猪期货合约的设计理念入手,深入了解生猪期货合约规则,可以得出‘前置管理、简单交割、多元模式、严控风险’的设计结论。”在生猪期货交割标准中,只规定了重量和外观,重量能够轻易的测量,外观能够在现场三方检验下明确,因此交割能够简单进行,不参杂过于复杂的标准,这就是生猪期货设计理念中的"简单交割"。然而,将现场检验的标准放宽,如何保证卖方能够在控食、体型、出肉率、背膘厚度等现货市场看重的方面达到要求呢?这就是“前置管理”的范围。构建从种源到养殖再到屠宰的监测体系,在审定交割库、进行屠宰跟踪方面进行工作,确保交割生猪质量。很明显,“前置管理”确保了“简单交割”,而“简单交割”又为生猪期货在交割环节稳定运行、减少争议提供了条件,从而缩短交割时间、贴近现货,使得具有一定生物独特性的活猪具备了进行标准化交易的条件,有利于促进期现货价格的回归。
生猪期货推出的目的是在于帮助养殖企业实现风险控制。在传统的企业套保中,企业退出的模式只有平仓和交割两种,但生猪期货的交割也确实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多元模式”则为上下游企业在套保后退出市场的渠道上做出了大胆创新,买卖双方通过沟通可以选择生猪回购,集团性养殖企业可以自报升贴水供对方选择,甚至可以用猪肉替代交割。“多元模式”为养殖企业套保的“最后一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严控风险”作为生猪期货设计的主要理念之一,表面上意味着较低的持仓限额,也意味着较高的保证金水平。而实际上,“简单交割”从交割层面、“多元模式”从套保退出层面都服务于“严控风险”。可以说,“前置管理、简单交割、多元模式、严控风险”这一设计思路,旨在追求市场的稳定性,同时努力将期货的风险管理作用发挥到实处。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生猪期货合约设计、交割设计及保证金、手续费水平体现了系统化的严控风险思路。合约设计上,以16吨为一手,符合现货装车的标准。与此同时,生猪的单位价值较高,导致每手生猪的对应价值较高,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投机保证金的水平为15%,远高于大部分品种5%左右的水平,参与门槛对应就提高了。相对投机保证金的水平,套保保证金水平为8%,对于产业企业给予了一定的优惠,降低了套保的资金成本。通过不同水平的保证金设计,市场套保和投机的力量也将有所平衡。鼓励套保、限制投机的思路应该在生猪期货的上市前期得到维持。一方面保证金较高,另一方面生猪期货交易的手续费也达到了隔夜万分之二、日内万分之四的水平,显示了管理机构限制投机,降低市场日内炒作的意愿。”
猪肉价格的波动是CPI波动的最大来源之一,基于此,除了传统的产业链和投机资金外,还有更多的新增投资基金关注到生猪品种。猪肉作为国内消费最多的肉类,对于民生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养殖畜牧行业作为从业人员最多的农业行业之一,其利润水平也关系着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生猪和猪肉价格的波动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都比较大,期货市场作为具有价格发现意义的市场,同时也是产业企业进行风险控制的市场,如果出现了和现货市场供需不符合的炒作,或者出现了同现货市场波动不匹配的大幅波动,对于经济、产业都可能产生影响。
产能恢复超预期,生猪期货价格咋反应?
近日,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一个热点,主要是农产品期货价格与涉猪股股价大幅上涨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在2021年开市第一天,国内生猪养殖大户——牧原股份股价开盘就迅速涨停。在当前国内生猪与猪肉价格仍呈现较强上涨态势的情况下,生猪期货的上市及大中型猪企未来如何发展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其中,2021年产业企业生猪出栏目标如何是市场最关注的问题,这是决定未来国内生猪、猪肉现货市场价格及生猪期货价格涨跌的主要因素。
“生猪期货上市后谁是市场主力军,是产业企业还是投资机构来主导将是市场价格涨跌的另一关键因素。”生猪期货上市基准价的选择比较贴近市场对2021年猪价中枢的平均预期。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养殖企业普遍认为生猪价格下跌风险将会集中在2021年的第二季度,而期货市场上市的最近合约是9月。从生猪市场消费特点来看,9月本身是一个季节性旺季月份,在生猪期货上市后,不宜投资者大量套保,预计生猪养殖企业多数会先以观望为主,并会快速建立各自的套期保值团队,研究未来套保的策略并制定计划。此外,进行生猪期货套保将要求拥有较高数额的保证金准备。以河南一家养殖企业为例,若按照前期3000万头以上的出栏计划全额套保,需要准备至少100亿左右的套保资金。
目前国内生猪养殖利润较高,猪粮比仍处在高位,这会对生猪养殖的恢复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预计生猪市场供给将逐步增加,2021年国内生猪与猪肉价格出现下行周期的概率较高。不过,考虑到在前期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恢复的过程中,出现了母猪质量不高与结构性低效问题,再加上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不利影响,预计生猪与猪肉供给数量增长速度及市场价格下滑速度较为缓和。
“明日上市的生猪期货合约是2021年9月、2021年11月、2022年1月合约。按照当前的生猪养殖恢复水平推算,到2021年9月,产能能够回到正常猪周期的偏弱水平,对应的价格预期也会回到正常猪周期偏强的价格水平。”产能的恢复,尤其是能繁母猪的恢复不仅仅有数量上的问题,还有结构上的问题。从数量上来看,市场较为认可的主流数据是当前恢复到了80%的水平,未来一年这个水平肯定会不断提升。在结构上,现在还有40%左右的能繁母猪是三元回交母猪,这批能繁母猪的效率相对来说要低30%左右,而能繁母猪结构性问题得到改善,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此外,即便是二元种猪,也有优劣之分。因此,国内生猪整体产能完全恢复还需要更长时间。
目前来看,生猪生产恢复成效超出预期。“照此趋势,预计2021年上半年产能可完全恢复。”按照6个月的育肥周期,2021年下半年生猪出栏有可能达到正常年份水平,生猪供应将大幅改善。此外,随着一大批高水平的规模猪场快速崛起,预计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将大幅提高。生猪产业是我国畜牧业支柱性产业,其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猪肉产量占肉类产量近三分之二,猪肉价格与消费物价水平关系密切,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事关国计民生。随着春节临近,消费需求将明显增长,猪肉供应压力仍然存在。根据前期数据测算,2021年春节期间猪肉供应量将比2020年同期增加三成左右,供应保障进一步增强,猪肉价格总体有望低于2020年同期水平。
综合来看,生猪产业发展的好坏、猪肉价格的高低是一个关系民生的问题,涉及产业多、影响范围广,不但涉及大型养殖企业、中小型养殖场,更涉及以散养农民为主的小养殖户的收入问题,而且是大家的“菜篮子”丰富不丰富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生猪期货十分受到市场青睐的主要原因。预计随着广大投资者、生猪产业企业、投资机构及社会资本的积极介入,生猪期货注定是交易十分活跃的,产业企业也必将成为市场的主力军,未来市场肯定会树起一个质量、价格风向标。
为做好生猪期货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大商所分别于2020年12月19日和12月26日开展了两次全市场测试。细心的会员单位发现,两次测试中交易所除了对生猪期货合约上市及各项参数设置进行验证外,还在相关期货合约上对单方向提高交易保证金(下称单边提保)的设置进行了验证,这意味着单边提保将成为防控生猪期货风险的重要应急举措。
大商所某会员单位首席风险官告诉记者,大商所2020年实施投机和保值差异化保证金之前,也借新品种上市全市场测试的机会对有关业务进行了验证,此次再一次验证单边提保业务,意味着交易所未来可能在特定市场情形下实施该措施。特别是即将上市的生猪期货,鉴于各方对其价格变动高度敏感和重视,在非洲猪瘟影响下去年以来其价格大幅上涨,在这一背景下生猪期货未来运行中如果价格出现单边大幅上涨,超过政策调控层的容忍度,不排除交易所随时祭出这一举措。
记者进一步查阅交易所相关规则和制度,《大连商品交易所风险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交易所有权根据市场情况,采取单边或双边、同比例或不同比例、部分会员或全部会员提高交易保证金的措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商所正式对外发布的生猪期货业务细则中,第十七条规定,“对于生猪期货合约,交易所按照有关规定调整涨跌停板幅度时,可以单向或双向、同比例或不同比例调整;按照有关规定调整交易保证金时,可以单边或双边、同比例或不同比例、部分会员或全部会员调整”。
生猪期货上市在即,从其涨跌停板、保证金、交易限额、持仓限额等各项风控参数来看,生猪期货是我国期货市场风控最严的品种。“毕竟猪肉价格关系到老百姓的菜篮子,政府对价格上涨关注度极高,交易所必定竭力维护生猪期货市场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当生猪期货出现单边连续涨跌停板等情况时,交易所对生猪期货采取单边提保措施估计各方会予以理解和支持,参与生猪期货的交易者对此也应有充分预期。”
版权保护:本文由易投期货网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yt3m.cn/cjxw/14.html